初夏时节,草长莺飞,在长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,“公筷公勺行动”这一“文明再出发”的新实践已“花开满城”,散发出馥郁、优雅、文明、和谐的芳香,从餐馆到家庭,从单位到市民,“一筷一勺”成为文明“接力棒”,传递着城市的温暖,营造着“舌尖上的文明”,坚定了战“疫”的信心,凝聚着振兴的力量,创造着全市人民更为健康、文明、幸福的生活。(5月25日《长春日报》)
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打乱了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,也引发人们对不文明健康生活习惯的反思,“公筷公勺行动”被提上了文明实践助推疫情防控的重要日程。全国文明城市长春危中寻机,启动“公筷公勺行动”,聚焦“小餐桌”引领“大文明”,在有效助力企业疫情防控、科学复工的同时,也完成了一次“疫”路升级的文明新跨越。
顺势而为,解开难解的心结。分餐制、公筷制,原本不是很难操作,但由于受到“不分碗筷表示和睦,给孩子夹菜表达爱心,给老人夹菜表达孝敬”等旧观念的影响,要改变这一老风俗,难就难在观念上的改变。经历了这次新冠疫情,人们普遍形成一种共识,比如“什么都可以没有,但不能没有健康”。甚至有人总结道:身体是宝,健康最好;除了生死,都是小事;懂得珍惜,才配拥有……各地应当顺势而为,用好文明实践载体,趁势而上大力宣传文明用餐理念,吹响“公筷公勺行动”的号角,在普及疫情防控常识中,强力推行使用公筷公勺,用生命健康这个人人关心的主题,来化解旧习旧俗难改的矛盾,引导餐桌文明再升级、再普及。
知行合一,用文明习惯保健康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为全民上了一堂提高健康卫生意识的集体公开课,“健康第一”的概念深入人心。但也必须看到,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日之功,在疫情防控中人们对健康生活有过反思,对推行“公筷公勺”有了较深的认识,但也容易随着走出疫情的阴影而淡化,重拾餐桌陋习。当年非典过后倡导分餐制、拒食野味等有过好的效果,但没过几年又重蹈覆辙,这个教训应当汲取。因此,今年全国推行公筷公勺分餐制,既注重科普宣传,更注重抓落实见行动。各地普遍注重抓先行的典型做法进行宣传引导,同时注重抓餐饮服务源头,把餐桌文明的理念融入具体的服务之中,形成一种制度规范,把餐桌文明进行了前置化,从源头上为推行公筷公勺分餐制做了指引。这些做法,是更加务实的文明实践,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“公筷公勺行动”说到底,是用文明习惯助推健康幸福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。健康不仅是最大的需求,也是最大的幸福。经验反复证明,习惯的养成在于持之以恒的推动,因地制宜、与时俱进地丰富其内涵。体现在“公筷公勺行动”上,既要看到目前取得成果的一面,也要不为暂时的成果而满足。要始终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视角,增强危机意识,广泛深入地开展与健康幸福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,引导公众注重健康消费,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,于危中寻机,把个人的良好习惯放大到社会生活之中,成为幸福安康的生活注解,以此促进社会文明进步。(梅花傲雪)
Copyright © 2019 山东道安律师事务所 网站地图 鲁ICP备17028441号-1 网站服务:青岛大有网络公司